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论坛在乌镇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合作共赢”,然而对于各大电商平台而言,外界的关注点却聚焦于“合作共赢”的另一面。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电商“二选一”备受争议。在当天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出席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达达坦言,“二选一”的确给拼多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给电商生态里的商家和品牌商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
超过1000家品牌旗舰店遭受波及
据达达透露,自去年10月以来,电商“二选一”规模愈演愈烈,仅拼多多就有超过1000家知名品牌旗舰店遭受波及,受影响的中小型品牌数以万计。
对于这家拥有4.83亿活跃用户的年轻平台而言,“二选一”已经蜕变成了一场全方位的“围剿战”。包括三只松鼠、韩后等在内的多家品牌,先后被迫以“发声明”的方式,参与到了这场“围剿战”之中。

在大会上,阿里巴巴新任董事局主席逍遥子也特别强调了“共赢”。但是对于很多商户而言,首先要面临的是能否“共生”, 得先考虑生存问题,谈共赢才有意义。
达达以最近接待的一位商家为例,对方在天猫的生意占5成,拼多多占3成,“二选一”对该商家而言成了裁员500人还是裁员200人的抉择。仅仅是出于实施平台“小二”的要求,该商家的发展局面直接由“多方共赢”变成了能否活下去——在这轮“二选一”中,这样的极端案例正逐渐变成普遍现象。
左手“商业契约”右手“技术暴力”
达达认为,“二选一”的本质是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他性交易”,大平台要求商家在稍大一些的平台和稍小一些的平台之间“站队”,并对商家不进行强行选择的后果附加各类强制条件。这个过程中,获益的只有大平台本身,而受损的则是消费者和千千万万个商家。
达达表示,某些过程看上去互惠互益,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商业契约。而且这种商业契约会随着商家对于“二选一”的不同反应,在“看似正常”和“暴力手段”之间瞬时切换。
618期间,格兰仕因拒不配合“二选一”而遭遇流量和搜索屏蔽,并因此多次公开质问天猫,后者对此的回应则是“没有的事”。
尽管格兰仕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详细阐述了店铺遭遇限流和断流、订单量瞬间趋近于零的过程,但由于公众对于流量、转化率、搜索权重等电商专业概念相对陌生,因此对其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并不明确。
“垄断的通道已经封闭”
近日,京东对阿里就“二选一”发起诉讼,后者以管辖地异议为由发起的申诉遭最高人民法院驳回,此事引发社会热议。
在被问及事件相关及“二选一”未来趋势等问题时,达达表示:我们和阿里的观点是一致的,对于法院判决结果和电商法,相信一个企业再大,再有社会势能,也必须尊重。
达达表示,拼多多在早期便预见到会出现当下“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对此有着充分的准备。他援引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股东信中的内容称:“虽然拼多多成长很快,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它从成立到现在仅有4年时间,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就好比是刚读小学的YAO,个头虽高但依然只是个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磨炼。虽然偶尔也会被推上球场,与大块头成年球员较量较量,这里就特别需要裁判和教练关注场上对抗是否合理,小大人是会在皮肉青紫中成长,还是会韧带断裂半月板受伤。我们相信大家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球员涌现,贡献精彩比赛,而不是赛场互殴。”
达达认为,在当下的市场和行业竞争环境下,垄断的道路已经彻底封闭。新的消费趋势变化一定会影响新零售渠道的变化。如果看企业竞争的局部,可能都是厮杀很激烈,但是如果从社会生态的角度看,其实更真实的状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生长。
他总结表示:“拼多多对电商行业生态趋势的判断是‘共生共赢’,强权无法持续,共生才能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