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行业前景真那么好?

近期,共享充电宝品牌怪兽充电再获5亿元C轮融资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这是其继2019年4月完成B+轮融资3000万美元后,再次获得风投资金大幅加码。本轮融资由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领投,中银国际、高盛跟投。老股东云九资本、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尚珹资本、干嘉伟在此轮继续加码。

此次怪兽充电获得多方知名机构加码融资,反映出了共享充电宝这一商业模式在近期陆续有入局者转为盈利之后,资方对其的信心再次有所增强。

根据企查查数据,从怪兽充电2017年4月成立至今,两年多的时间,公司总共已经完成5论融资,累积超过了10亿元,其中投资方不乏软银亚洲、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小米这种知名大佬机构参。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有消息称,得益于有效的提价策略,怪兽充电已经走到了盈利阶段,不仅是怪兽充电,“三电一兽”中的其他三家此前也已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或开始盈利。

怪兽充电作为共享充电行业的典型代表,今年以来持续受到风投资本的加注,说明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始回暖。但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烧钱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

早在2017年,国内共享经济概念风起云涌,类似共享单车、共享短租、共享办公等概念层出不穷,共享充电也应运而生。刚开始时,共享充电宝相关公司频频获得风投资本的关注。根据易观数据,2017年全年,共完成融资超20亿元,尤其在2017年第二季度,就完成12.3亿元。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而从最初的参与资本来看,来头也非常大,包括高瓴资本、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后期国内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入局,如腾讯成为小电科技的战略投资方,来电科技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而聚美优品更是花费3亿元收购街电科技。

但好景不长,在共享经济盈利模式未通,持续的烧钱扩张并不能带来持久的高光时刻。从2017年底,行业资本热度就开始迅速减退,一些没有足够烧钱资本支持的中小玩家,如泡泡充电、河马充电、小宝充电、乐电、放电科技等多家共享充电宝玩家几乎走到了项目清算、退出竞争舞台的阶段。

目前,行业经历充分洗牌后,国内共享充电宝市场基本形成“三电一兽”的市场竞争格局。其中,“三电”是指街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一兽”就是怪兽充电。从市场份额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电以40.5%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其次为小电科技23.6%,怪兽充电20.9%,来电科技11.7%,其他3.3%。

从各个企业发展现状来看,街电作为最早入局的公司之一,持续保持稳定的市场覆盖。通过对会员体系、线上线下融合,形成“街电+商家+用户”的生态体系,目前街电已与十万家酒店门店、4000多家连锁影院门店、5000多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合作,业务范围覆盖到全国300多座城市,用户人数超过1亿。

小电科技目前持续对大型商圈、购物中心、餐饮、影院等高频消费场景的布局,持续深耕一、二线城市市场,拓宽共享充电消费场景、提升设备投放密度。目前,小电科技业务覆盖范围超过1000多座城市,用户规模超过2亿,投入充电宝超400万。

相比,怪兽充电入局较晚,但在2019年通过发力场景扩张、深化垂直合作等方式快速增加铺设点位数量,并推进三、四线城市覆盖,从而实现用户的快速增长。目前,怪兽充电业务覆盖范围超过1000多座城市,用户规模也超过2亿,投入充电宝约500万。

纵观整个行业,共享充电宝行业没有走向共享单车持续亏损的后尘。凭借用户刚需、使用高频的需求特性,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共享充电宝在一定程度上经受住了市场与时间的检验,一些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头部企业相继宣布实现盈利。如根据聚美优品发布的财报显示,街电2018年实现营收超8亿,营业利润约为3700万元;另外,小电科技也曾宣布从2018年三月实现盈利。

更重要的是,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通过两年时间已经培养了一些消费者的习惯,并且积累了不少的用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从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方式来看,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做法就是直营和代理。从直营收入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押金的利息收入、充电宝的租金收入以及部分广告收入。但随着一部分企业推出的免押金的吸客方式,其实,共享充电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租金和广告收入。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行业能够率先实现盈利,这是因为在盈利模式上,共享充电宝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即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而且在后期人工、维护和折旧上,相比共享单车都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虽然共享充电头部企业实现了盈利,但基本都是微利,而如何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其实非常的难。

首先行业低门槛导致竞争激烈,内耗较大。可以说,共享充电宝的入局门槛要比共享单车的还要低,这本质上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技术门槛和政策门槛,甚至资金门槛也很低,只要有钱烧得起,任何玩家都可以入局。这天然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净利润天花板一定不会高,因为如果一旦有大钱可赚,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玩家入局抢食蛋糕。在资本的助推之下,让这个行业必然时刻处于竞争格局当中。这种的激烈竞争博弈只会让整个行业的毛利率越来越少,最终净利润率平衡点不可能会太高,甚至可能比普通便利店还低。

其次,属于技术过渡期需求,技术淘汰风险不可忽视。目前的共享充电之所以还在流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目前消费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及充电技术还未能跟上需求,存在一定的技术制约,但相关的充电技术一直有更新迭代,如实验室中极短时间内充满电的技术早就有,只是还未到普及阶段。这些不断进步的充电技术,对共享充电宝来说意味着降维打击。

如目前已经逐渐流行起来的无线充电,如果能在未来能解决大距离无线充电问题,使得未来给消费电子产品充电如同连接wifi那样简单,那么届时共享充电宝很可能从此变成鸡肋。

即时是目前,随着手机充电技术和待机时间变得越来越成熟,超级闪充技术已然成为手机的标配,甚至有手机厂商打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手机缺电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了,让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间将大大降低。

总之,共享充电宝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之一,在4G时代手机依赖度上升但续航不足的需求背景下迎来大爆发,并在资本的狂热追捧下开启野蛮生长。目前,虽然头部企业实现了盈利,在整个共享经济中算是走在前列,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其中面临的激烈竞争,甚至随着手机电池的升级而被颠覆的风险。

未来,对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必须沉下心来,进行更精细化运营,如利用大数据实现更优的场景布局,在强化一、二线市场挖掘纵深外,更多要加速向三、四线市场下沉,同时借由共享充电产品衍生更多的盈利模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持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