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谈到化妆品“网红”,大家会想到李佳琪、薇娅等主播。与他们相比,曾经频繁现身各大综艺的化妆品网红“鼻祖”陈欧近几年“低调”了许多。2012年,陈欧靠着一则广告“我为自己代言”圈粉无数,一度掀起“陈欧体”模仿热潮。正是因为这则广告,让大家知道了聚美优品这个化妆品电商。时过境迁,聚美风光不再,从最高56亿美金市值到如今以2亿左右美金市值私有化退市。而聚美的“出局”在一定程度上与陈欧相关。
1月12日,美妆电商聚美优品发布公告,创始人陈欧提出的私有化要约,拟以每ADS(美国存托股份)20美元的价格收购公司剩余股份。交易一旦完成,聚美优品将从纽交所退市。
有意思的是,陈欧等收购方此次提出20美元的要约收购价格相较于聚美优品22美元的发行价而言,看似相差仅2美元。但事实上是,聚美优品在1月10日实施了合股计划。公司调整美国存托凭证与A级普通股之间的比率,由原来的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股A类普通股调整为1股美国存托凭证代表10股A类普通股。这也意味着聚美优品通过合股来提高每股的股价。此次20美元一股的私有化价格其实是相当于合股前的2美元一股的价格。
2020年1月10日,聚美优品股价收于17.43美元(合股前1.743美元),公司当前市值为2.07亿美元,较曾经的最高点蒸发了96.3%。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聚美优品的交易份额仅有0.1%,从数据可以看出,聚美优品基本上已经被“边缘化”了。而聚美从“爆红”到“边缘”仅用了7年时间。
//“追风者”陈欧//
2012年,一句“我为自己代言”带火了陈欧自己和聚美优品。作为网红,陈欧曾经发一条微博就为公司带来上千万的销售。现在想想,相较于当前火热的带货网红李子柒、李佳琪等人,陈欧可谓是网红带货的鼻祖。
时过境迁,虽然聚美优品的美妆网络零售经营每况愈下,但是陈欧近些年的执掌聚美的投资似乎做的是风生水起,甚至可以说,投资早已变成聚美优品的主营业务之一。
2015年,宝宝树从育儿在线社区转型到电商领域,当年度公司便亏损达2.86亿元,现金流一度吃紧的宝宝树急需输血,但当时亏损严重的宝宝树并不受机构待见。提前嗅到母婴市场暗含潜力的陈欧通过聚美优品以3.72亿人民币投资宝宝树,拿下约7%的股权。
在获得聚美战略投资后,宝宝树发展迅速,2016年年底,公司就实现0.44亿元的盈利。2017年,宝宝树的盈利金额开始翻倍增长,实现1.38亿元。2018年5月份,陈欧以8650万美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5.5亿元),向第三方投资机构转让宝宝树4%的股权。转让完成后,聚美优品仍持有宝宝树3.3%的股权。2018年11月27日,经过阿里战略投资的宝宝树在港交所上市,按照彼时宝宝树的股价,陈欧的投资财务回报增值超过6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宝宝树登上港之后,从2019年3月份开始,上市公司的股价就开始下挫,从8港元/股下滑至当前的1.7港元/股,跌幅达78.75%,如果聚美还持有着宝宝树的股份,那么可想而知,曾经的收益估计也被吞噬的剩不了太多。
除了押注了母婴电商市场外,陈欧还布局了风口“共享充电宝”。
2017年5月,在陈欧操盘下,聚美优品作价3亿元人民币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充电宝“街电”的运营方)约6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同时陈欧也出任街电充电宝的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也在当年的3月份,街电对外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知名的IDG资本、欣旺达资本领投,海翼股份跟投。
根据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当年度上市公司以街电为首的新业务帮助公司实现营收9. 3亿元人民币,在集团业务总营收中占比超过22%。其实早在当年的5月份,街电就实现规模化盈利。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份额,街电以40.5%占比排名行业第一,而小电、怪兽及来电占比分别为23.6%、20.9%和11.7%(共享充电宝行业已形成"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 2018 年,用户已经突破一亿,成为首个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共享充电宝品牌。

除了捕捉风口,网红CEO陈欧也没有冷落传媒这个行当。当导演、拍网剧,陈欧可能算是最会玩的上市公司CEO。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陈欧担任着10家企业的股东,其中就有三家是文化传媒企业。在影视投资方面,陈欧名下成立了专门的影视公司聚美影视,并在2018年拍摄了首部电视剧《温暖的弦》。此外,聚美优品还推出了面向学生贷款的“颜值贷”、空气净化器 REEMAKES 睿质等。
从宝宝树到共享充电宝,再到影视传媒,陈欧所涉及的业务始终离不开“潮流经济”。当然,也可以说是追风口。旗下核心平台聚美优品也不就是曾经电商风口的产物吗?在经历风光之后,却也就剩下一天比一天衰落。
相较于六年前聚美优品的成功,陈欧今天会想到上市公司被私有化吗?曾经投资的树宝宝经历高光后股价已经持续下滑了近一年,那么现在正处风口的街电充电宝能红多久?
//第一次要约//
回溯到四年前的2016年,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就曾对公司进行过一次私有化。
成立于2010年的聚美优品在2014年5月登上纽交所。上市后不久,公司便遇上了电商打假风波,由于平台上屡禁不止的假货影响,公司形象遭到严重打击。在该事件影响下,聚美优品股价持续下滑。
2016年2月,陈欧发出了私有化提议,并联合戴雨森及股东红杉资本等提出要以每ADS 7美元的价格收购聚美优品股票。至于私有化的原因,彼时陈欧表示,是因为在美股市场上,聚美优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在提出私有化之前,聚美优品的市值徘徊在11亿美元左右,与巅峰时期56.5亿美元的市值相比,此时的聚美优品市值已经大幅缩水了近80%。
由于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尚还不及聚美优品发行价的三分之一,此份方案遭到部分股东的拒绝。与此同时伴随着外界的看衰,此次私有化收购很快折戟。要约发出半年后,陈欧等私有化买方团自己喊停。2017年11月,聚美优品宣布撤回2016年2月17日递交的非约束性私有化方案并立即生效。
而要约发出带来的副作用是,聚美优品的股价经历了持续长时间的下挫,下跌幅度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