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每年春节期间,各大平台的红包就会集中爆发。当然,玩法也是花样颇多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类似于当初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我们看到其他平台也是推出类似的积攒到几个“字”之后才可以在除夕夜的时候开启红包。大家的“套路”其实很类似,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户能够多关注自己的平台,或者能够积累到更多的用户参与,如果能拉来新的用户就更好了。有一些平台鼓励用户多完成“任务”,这样也可以增加获得红包的机会。

“集”是主旋律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红包玩法中,如果想获得企业的更多红包,那么就需要招呼自己的亲朋好友共同参与。“集”的过程就是增加黏性的过程。除了传统的支付宝、微信、百度、京东、今日头条之外,今年快手、抖音、拼多多等企业强势加入。目前,抖音日活超过4亿人次、快手近3亿人次、拼多多3亿人次,都有很强的群众基础。
无论出于何种“玩法”和“技巧”,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度,进而增加产品或者品牌的知名度。提升用户粘性对于任何平台以及任何一款产品来说,都是非常在意的。而借助春节红包计划,无疑可以降低获客成本,进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是一些企业不惜重金砸向“红包”的原因所在。
微信专门推出了“专属”红包收费功能属于一个“另类”,微信希望通过这种红包“新制度”获得营收,这是和其他企业单纯地“输出”更加精明的一种做法。不过也遭到了用户的吐槽,微信想赚钱的目的太明显了。

“七年之痒”为何还是乐此不彼?
春节期间,各大互联网企业的红包大战已经进行了七年了。今年各大平台的红包大战,主要还是希望提高用户活跃度、加大生态流量;我们关注到,支付宝继续延续集五福活动,在传统的五张福卡中特别新增了一张“全家福”卡,“全家福卡”正是在有机会开出“帮还全年花呗”大奖的“花花卡”基础上升级而来,中奖权益也加码成了“帮全家还全年花呗”。潜在的谋划就是希望能够导流线下支付和自身产品花呗。
微信除了推出了红包皮收费功能之外,还新增了“视频红包”玩法,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向好友发送视频红包,微视视频红包的潜在目的是推给微视。甚至马化腾都亲自上阵进行推广,不过效果如何还需要观察,毕竟抖音、快手的实力很强。
此外,百度、今日头条、京东等等企业都推出了红包活动。今年春晚是快手成为合作方,短视频在近年来也非常火爆,这一次的红包大战也是势在必行。而撒红包就是希望增加用户粘性,以及获得更多的新用户。这是一种诉求。间接的需求就是能够带动移动支付的衍生发展机会。事实上,经过多年的习惯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场景搭建已基本完成,不变的是用户黏性、活跃度竞争,变得是新玩法升级。

春晚还是最大的“噱头”
今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公司撒红包的力度还是很大的,百度5亿元、快手10亿元、抖音20亿元、腾讯微视10亿元、支付宝5亿元、今日头条20亿元,同时淘宝将发放20亿元补贴、拼多多发放40亿元补贴,再加上优酷、微博、腾讯理财等各1亿元的“小”红包。可以看出,春节期间的100亿元大礼包正在路上呢。
再具体看看各家的玩法:快手活动将采用“视频+点赞”的形式,在除夕当晚发出春晚史上金额最大的10亿元现金红包。淘宝为春晚提供独家电商补贴,除夕当晚将直接给出10亿元补贴,整个春节期间补贴总额将达到20亿元。百度启动了“好运中国年”活动,从1月15日0∶00到24日24∶00,用户可通过“集好运”和“团圆红包”两大玩法瓜分5亿元现金红包。腾讯微视的活动除了集家乡卡,还有“一分钱大作战”。用户花一分钱塞进视频红包,微视会在用户投入的一分钱基础上给予金额补贴,形成大红包后发出,单个红包金额最高可达888元。抖音需要用户通过集卡、红包雨、玩游戏等活动,参与分享20亿元红包,并有机会抽取万元锦鲤红包。拼多多的红包玩法比较特殊,除了“年货系列万人团”“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的特惠商品和优惠券以外,直接通过优惠券等手段向用户发放总额达40亿元的红包补贴。
虽然春晚期间的红包能够阶段性地明显提升用户量,但是否能够将用户留住,还是依赖于平台和产品本身是否能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红包获客是诉求,但红包却不是简单的营销活动,红包的获取和提现,往往和互联网公司的钱包功能绑定,因此如果互联网公司本身具有支付、消费、理财等金融相关业务,则更加能够发挥出红包活动的作用。此外,各大平台的玩法过于繁琐和雷同,积攒的过程让一些用户心生不耐最终离去,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地方。如果积攒的过程过于繁琐和艰难,还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

对于广大用户而言,抢红包就是一个讨喜的过程,娱乐性更强,参与用户较多,实际每个参与者分到的钱很少。对于任何一个希望通过红包活动来获客的企业而言,最终还是要看自身的产品能力。如果没有真实的消费场景或者消费场景较少,用户流失非常快。此外,即使有消费场景,互联网巨头也需要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补贴将客户转化,让用户养成使用其App的消费习惯,这样才能实现客户变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