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张涛)线上问诊、送药上门,线上药店冲上了抗疫第一线。京东医药、阿里健康、叮当快药、康爱多等医药电商发挥出电商优势,很好地弥补了线下药店在疫情中的短板,成为抗疫的新生力量。此外,多家线上药店的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此次疫情也让他们收获了大批新增用户,同时也帮助广大用户培养了线上消费的习惯,未来,线上购药有望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

“史上最忙碌”的春节
疫情之下,群众居家抗疫,不方便去医院或线下药店寻医问诊、购买药品,从而促使线上药店需求激增。为此,各大医药平台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战中。
“疫情出现之后,叮当快药总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防疫专项应急小组,强调要保供应、保价格、保服务。”叮当快药高级副总裁王广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叮当快药将采购任务落实到个人,分别跟各大供应商沟通、协调上游工厂;春节期间,召回返乡人员,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保障供应,第一时间把刚下生产线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温度计等物资运送到全国各城市;同时,叮当快药还通过全球供应链,积极拓展日本、韩国、泰国、以色列等跨国渠道,补充供应。
王广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疫情期间,叮当快药一直都在提供服务,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的订单非常多。他表示,叮当快药5000多名员工一直坚守在全国十几个城市,为群众的安全健康把关守门,坚持线上线下24小时服务。
和叮当快药一样,作为我国最大的线上医药平台,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也在疫情期间开足马力,全员投入。
“我们整个团队都在日以继夜地工作。”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对外透露,从大年三十开始,京东健康团队就一直处于紧张的节奏中。
防疫用品需求剧增
“总体来看,从全国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医疗防护用品需求就不断加大。”广州康爱多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彦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受疫情影响,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产品在防疫初期销量巨大。
王光磊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自疫情暴发以来,叮当快药在全国范围内,单周送货上门次数超过138万次,为用户送上口罩95万只,消毒液28万瓶,抗病毒口服液32.8万瓶。叮当快药每天的线上订单量约为同期订单量的八倍,累计为消费者提供的健康到家服务高达450万次以上。用户对口罩、消毒液、酒精棉片、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奥司他韦、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等防疫用品以及防流感药品的需求比较集中。
疫情期间,包括康爱多、叮当快药在内的各大医药平台的防护用品销量都出现暴涨。
在京东平台,口罩、防护目镜、耳温枪、消毒液这类基本防护用品几乎是上架后瞬间被抢空。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从1月1日开始的一个月内,京东健康自营采购血氧仪、体温计等各类防疫用品近3000万件。仅1月19日至22日三天时间,每天都有超过1580万只口罩入仓、上架。
但如此庞大的用品数量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1月22日下午,京东会从3M、霍尼韦尔等厂家调集一批口罩上架,而当记者立即上线准备下单时,页面已显示无货。“一卡车的货基本上十分钟就卖光了。”京东集团副总裁宋旸告诉记者。
淘宝的情形和京东基本差不多。据了解,从1月22日开始,口罩等主要医疗防护用品在各大平台上基本都处于缺货状态。
中国商报记者观察到,防护用品在2月1日后依然需求强劲,只是各大平台的货品几乎全部卖光,消费者想买也买不到。以口罩为例,2月21日,在京东平台上,记者搜索关键词口罩,只显示出一款名为3Q的品牌,但点开后发现并没有现货,必须等到下午3点才能进行预约。而3M、霍尼韦尔等知名品牌则全部显示“无货”。当天下午3点多,中国商报记者再上京东准备预约3Q医用口罩时,该商品的页面显示预约人数已达到230万。同时,记者在淘宝搜索关键词“医用口罩”后也会跳出供应短缺和不能发货的提醒。
慢病药品需求上升
由于担心会被病毒传染,群众轻易不会出门,线上对于其他各种慢病的医药需求也不断上升。
陈彦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2月1日以后,各类药品的需求逐步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慢病患者在春节期间准备的药品基本上已用完,需要补充,但又不敢去医院或线下门店,所以转到线上购买;另一方面,一些临时的医药需求也从线下转到线上下单。他说,从2月1日至2月16日,康爱多的药品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如果剔除去年2月春节的影响因素,今年这半个多月的增幅估计也有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出现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相继开通了针对疫情的线上义诊服务,春节后,京东还率先将免费问诊服务扩大到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领域。疫情期间,京东和阿里巴巴一方面重点援助和支持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的防疫需求,另一方面,又相继联合全国知名药企推出“慢病福利计划”,以保障疫情期间慢性病药品的在线供给,同时,为不方便出门配药的慢病患者提供了线上的慢病管理服务,帮助慢病患者通过线上药店提供复诊、续方、购药、配送一站式服务。
2月10日,针对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京东健康还上线了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公益平台,让药品供需双方可以及时、便捷地对接用药需求,匹配药品供应信息,以帮助该地区有需要的慢病患者尽快买到必需、急需的药品。上线一周,该平台共收到湖北地区超过14000条慢病患者的断药求助信息。
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1月20日至2月20日,京东健康线上OTC类药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四倍,其中流感、退热、维生素类药品达到八倍以上。
“未来慢病患者的购药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王光磊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通过此次疫情,消费者对线上购药建立起信任,疫情过后,“医+药”闭环服务模式也将会占领用户尤其是慢病用户的心智,成为慢病患者重要的购药方式。
物流和供应链面临大考
疫情带来了线上药店需求的暴增,与此同时,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道路交通实行管制,物流和供应链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陈彦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线上订单量大增,但商品缺货严重。受疫情影响,休假的工人出不来,很多企业无法按时复工,从而导致上游供应链货源不足。另外,在物流方面,第三方快递只有顺丰和邮政EMS在疫情期间可以提供正常服务,“四通一达”几乎无法正常运转,因此药店的快递成本普遍上升;同时,大城市的主城区道路不通畅,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快递进不去,物流速度减慢,难以保证时效。“越大的城市越慢,三四线小城市反而好些。” 陈彦辉说,大城市的快递主要慢在主城区的“最后一公里”。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叮当快药单量猛增,服务时效有所下降。”王光磊表示,在线医生、在线药师、在线客服和药店营业员、药店配送小哥们都非常辛苦,整个春节期间,一线的员工几乎都是加班加点连轴转,吃饭和休息的时间都不够,甚至连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顾不上给家人、朋友送上新年问候。
网经社的测评显示,疫情期间,除叮当快药核心区域最快28分钟送货上门之外,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康爱多等医药电商均只能实现次日达或隔日达。其中,京东健康由于拥有自营物流,发货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医药电商,服务质量也比较有保证。
解决百万运营人员推广需求关注Mrw.so缩短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