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付费买的裂变干货,竟然是……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享,关于一次完整的裂变活动包括的要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

好气噢,又看到有老师讲裂变,我兴高采烈的买了,内容竟然就是把人家做活动的步骤写出来了然后做个漂亮的排版,人家说这就叫案例干货……所以我给自己磕了个头,让自己加把劲儿总结点能用的上的来安抚自己……

码人网mrw.so缩短网址文章图片上个月刷屏的复盘)

2. 别看不起线下流量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互联网+”的概念兴起后,大家就越来越看不起线下流量。但是你知道吗,瑞X英语在北京份额那么大,靠的是地推。一家传统技能培训学校(对不起找不到名字了),只有线下校区却年收入上亿,靠的是地推。连前阵子做校园推广,骗了很多校园代理上千万的一位姑娘,也是做的地推。

这些都不是我胡说八道,都是行业内的大佬出过数据的。虽然前两年大家收割线上流量做的美滋滋,但是近年来,流量枯竭,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综合起来,反倒是做地推这种人和人的实际接触沟通更划算。尤其是做在线教育的朋友,我十分建议把线上课堂和线下活动穿插起来做。

因为线下活动的面对面的价值是无法取代的,这是一个群体的行为,真实存在的用户之间的接触和激励是非常大的。

所以,重拾线下渠道,在当前形势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大家不都戏称么,所有事情都是个轮回,之前有用的办法,过了几年可能还会有用。

据我所知,大家不太看好线下,主要是因为接触到的流量不够多,效率不够高,不像网上push一条内容可能有千万人看到,而且人力成本看起来十分大。可是我觉得这还是和行业、项目、产品有很大关系。

比如你做教育,无论有没有线下校区,去学生聚集地,或者直接找学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吧。前阵子一个朋友做纯线上的K12课程,背靠网易大树,做起裂变来还是挠头。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和幼儿园合作呢,他无奈的说:没资源啊。

所以既然线上裂变的路有重重阻碍,为什么不去试试接触线下的精准用户群呢。你在线上和社群渠道谈合作,和你在线下找连锁校区谈合作,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还有做旅游的小伙伴,你要是做国内游国外游,我可能确实没有什么线下的好办法去帮你找到精准用户,但是如果你做周边游呢?

还有做零食做礼品做超市酒店蛋糕店打折卡的朋友们,你们倒是各企业跑一跑,谈一谈福利供给啊。

包括一些做到管理层的朋友,在做渠道的搭建和合作的时候,流水大一点的项目你都是一定要去线下拜访主管来面谈的。所以一定不能自废武功,线下跑一跑,一年都吃饱!

三、裂变规则的制定

裂变规则就是你对参与裂变的用户制定的标准行为。拿从前我们常见的海报裂变来说,最主要的规则就是:把海报发到朋友圈,集满X个赞/邀请X个人助力即可得到一份礼品。我们一般接触的裂变助力人数大概都是三五个人左右,要求助力太多就会有一个问题。

现在发这种带二维码的海报到群里肯定是不方便的,因为群主会限制,所以只能在朋友圈发。那如果只在朋友圈发,想凑够太多人数帮自己关注公众号是非常不容易的。于是用户就会让七大姑八大姨等行业不相干人员来帮自己助力,这就非常影响活动质量,和我们平时刷粉是一个逻辑。

所以参与门槛不能太高

低门槛的就相对容易传播。如果你觉得门槛设置的低,用户获取成本太高,不划算,那就要降低活动成本,或者提前预估好付费转化率,不然就是自己在阻碍自己的传播。

除了导流到公众号,我们其实还可以导流到自己的用户群里和企业个人号里,意思就是说海报上的二维码可以是多种的。而且如果你把每个群的总人数限制在100以内,每个个人号每天加人的人数限制一点,那应该就不会触发限流,这个具体人数你可以一点一点去试。

除了裂变海报,我们还可以裂变一个H5页面。一张海报扫进去,有的时候就跳转到你公众号关注的那个页面,有的就跳转到一个详情页,这个详情页基本就是H5页面。这个H5页面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内容更详细的海报。所以内容的制作可以参考海报。

H5页面在四五线城市的传播量依旧很大,用户很喜欢那种美图加音效这样的文章。如果你的内容做的非常好,即使不放二维码,你用文字或者复制按钮来诱导用户手动添加你的公众号/群/个人号,也是一种办法。

如果你的规则如果出现在海报上,就不要写的那么直观,比如“邀请一位小伙伴”就可以说“带上你的一位小伙伴”,我们通常不会把规则写到海报上,这些规则一般都是你关注公众号自动弹出来的,或者进群后机器人发出来的。还有一些指令,你可以要求用户在发朋友圈海报的时候,复制到文字部分,这都是你可以设定的。

还有一个小细节,在你的裂变流程里千万不要让用户做太多的操作。比如一个流程下来扫了五六个二维码,或者关注了公众号后需要回复XXX内容才能算是帮别人助力了,不要做这些败好感的事情,要先把用户拢过来再考虑筛选问题。

这一个流程基本都走通了,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如何再加一把火促使用户转发呢?我觉得你可以随机生成几款海报让用户自己选择,不是颜色不同风格不同,而是要突出不同的用户形象,这个我在尝试,有了结论后再和大家详细讨论。

总结

用一个小例子结尾吧。最早期做裂变的时候,海报上的文案关键词是“邀请好友分享/关注/转发”,但是后来微信开始打击这样的词语,于是一位鬼才把分享/关注/转发换成了“助力”,之后行业内纷纷效仿,又风生水起的玩了很久。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做裂变、做推广、做策划、做运营、做商务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事,而且还能锻炼人的综合能力,特别建议大家去做这些事情来锻炼自己。

希望今天写的东西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加油吧大家!

有一个小问题希望和大家讨论:带有“免费赠送”“限时免费”这样字眼的海报,扫进去要关注公众号,这样算不算利诱关注,会不会被微信打击呢?

希望看到大家的想法。

 

作者:AK,国家人社部新媒体运营中级认证,个人微信:superlclclc;公众号:灵魂写手研习社。

本文由 @A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