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说互联网改变世界,这话没错。但我认为互联网改变的方式,是泡沫。
资金,资源,人才因为一堆概念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泡沫,然后泡沫破裂,大部分人失败,少数能够留下来的,会成为下一个世界的基石。
然后再有新的泡沫产生。
互联网的历史,就是泡沫浮起和破灭的历史。
一
1993年,美国白宫宣布开始提供“在线服务”,在场的记者面面相觑,不知 “在线服务”和“电话服务”有什么区别。
不久,联合国也宣布提供“在线服务”,后知后觉的新闻媒体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热点,开始四处探听“在线”的含义,“Internet”这个词一时传遍了美国,商界和媒体界开始观望这个新兴事物的发展。
1995年,后来的电商界巨头Ebay和亚马逊上线,电商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五个年轻人从日本商人孙正义那里搞到了钱,养活了1994年建立的雅虎;
大洋对岸,马云刚刚辞职,凑了2万块,创办中国黄页,后来他也去孙正义那里搞了钱。
但那年的明星并不是他们,而是浏览器。
那一年的8月9日,网景浏览器在纳斯达克上市,定价14美元,开盘后一路飙升至71美元,两个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收盘价58.25美元。
当时互联网上所有已存在的业务,亿唐网全都要参一手,还高瞻远瞩的打起了用户心智的主意,把当时的70、80后定义成“明黄色的一代”,要让他们“看到黄色就想到亿唐”。
多年后,有另一家公司完成了这个理想,可惜这个颜色叫做 “美团黄”,黄色铺满大街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人记得亿唐。
亿唐意气风发的时代,花钱也大手大脚。
仅仅宣传费就砸出2000万,还自建代理服务器,烧着大量的带宽帮那时的国内网民浏览国外网页。
亿唐的团队更是生活奢华,出入高档公寓,享受特殊待遇。
据说亿唐公司的烤肉架,永远保持着让烤肉香喷喷的温度,那是20年前。
那年还有一家公司,名叫e国,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如果不是他们牛逼吹得太大,也许互联网电商的历史上会留它一笔。
e国的创始人张永青也是个海归,经历过美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他意识到美国的模式可以在中国复制,果断回国,建立了一个电商网站。
2000年的时候,e国出了一个服务,叫做“e国一小时”,宣称只要你在北京,我都在你下单后一小时给你免费送到。
在各种基础设施都才刚刚建立起来的时代,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壮举。
就是成本太贵。
e国这套玩法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张永青毕竟是留过洋的,他参考了美国的零售网站Kozmo.com,这家网站就像现在的美团外卖,只要你想买,我就给你免费送。
可惜张永青回国太早,光看到了他们的商业模式,没有看到后续数据。
1999年,Kozmo收入350万美元,亏损2630万美元。
如果你回到2000年,在北京街头看到穿着红马甲,骑自行车的快递员,不要觉得快递小哥也穿越了,那只是e国太过超前的努力。
时代从来不是一个脾气好的人,你来早了,或者晚了,都会被他打。
三
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巅峰,纳斯达克指数在触顶5132点。
在一片狂热之中,出了三大件事,直接导致了当时互联网泡沫的磨灭。
第一件,是微软垄断案。
曾经打开了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网景浏览器在微软的围追堵截下黯然退场。在退场的同时,网景对微软发起了最后的报复。
1998年,司法部宣布起诉微软垄断。
微软被调查垄断已经是日常,所以当时没有什么人在乎,但2000年4月,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宣布微软垄断成立,微软必须拆分,瞬间震惊了世界。
人们突然发现,巨头级的互联网公司也许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牢靠,判决一下达,纳斯达克指数狂跌,人们纷纷抛售微软股票。
后来,微软上诉成功,躲过了垄断命运,但人们对互联网的质疑已经无法停止。
第二件事,是一篇报道《Burning Up》——《烧尽》。
烧尽什么?
当然是投资人的钱了。
2000年3月,股市正在最高点,《巴伦周刊》刊出这篇报道,通过对207家互联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将会有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所有的公司都撑不过12个月,亚马逊也不例外。
并且,在股价下行+高管套现+投资风险厌恶上升+市场资金缩减+再融资市场的冷却,多重效应叠加下,这些公司不可能再次融资,最终将会面临行业的大洗牌,破产加重组。
这一报道彻底摧垮了人们的信心,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动摇,并在微软垄断案落锤后立刻激化为恐慌。
1年的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跌了80%,无数“账面上的百万富翁”重新变得一文不名。
这一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国内的泡沫,烧投资人钱的洋气公司们,也开始一文不名。
失去了外国资本的扶持,互联网公司瞬间被打回原形。
亿唐,无法盈利,无法继续融资,最后默默消失在了时代的海洋里。
e国,失去融资,无法支撑投入,只能消减业务,抬高价格,最终走向没落。
泡沫兴起的周期,不赚钱的公司,都要死。
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呢?
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了。
在一片尸山血海中,新浪、网易、搜狐这门户三巨头抢在最后关头上市,获得了活下去的资格。
那一年秀的是一个叫李斌的年轻人,他看着大洋彼岸的巨大泡沫,产生了万丈豪情,大吼一声“再不创业就晚了!”毅然跳进互联网世界,建立了易车网。
人人都说互联网改变世界,这话没错。但我认为互联网改变的方式,是泡沫。
资金,资源,人才因为一堆概念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泡沫,然后泡沫破裂,大部分人失败,少数能够留下来的,会成为下一个世界的基石。
然后再有新的泡沫产生。
互联网的历史,就是泡沫浮起和破灭的历史。
一
1993年,美国白宫宣布开始提供“在线服务”,在场的记者面面相觑,不知 “在线服务”和“电话服务”有什么区别。
不久,联合国也宣布提供“在线服务”,后知后觉的新闻媒体猛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热点,开始四处探听“在线”的含义,“Internet”这个词一时传遍了美国,商界和媒体界开始观望这个新兴事物的发展。
1995年,后来的电商界巨头Ebay和亚马逊上线,电商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五个年轻人从日本商人孙正义那里搞到了钱,养活了1994年建立的雅虎;
大洋对岸,马云刚刚辞职,凑了2万块,创办中国黄页,后来他也去孙正义那里搞了钱。
但那年的明星并不是他们,而是浏览器。
那一年的8月9日,网景浏览器在纳斯达克上市,定价14美元,开盘后一路飙升至71美元,两个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收盘价58.25美元。
当时互联网上所有已存在的业务,亿唐网全都要参一手,还高瞻远瞩的打起了用户心智的主意,把当时的70、80后定义成“明黄色的一代”,要让他们“看到黄色就想到亿唐”。
多年后,有另一家公司完成了这个理想,可惜这个颜色叫做 “美团黄”,黄色铺满大街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人记得亿唐。
亿唐意气风发的时代,花钱也大手大脚。
仅仅宣传费就砸出2000万,还自建代理服务器,烧着大量的带宽帮那时的国内网民浏览国外网页。
亿唐的团队更是生活奢华,出入高档公寓,享受特殊待遇。
据说亿唐公司的烤肉架,永远保持着让烤肉香喷喷的温度,那是20年前。
那年还有一家公司,名叫e国,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如果不是他们牛逼吹得太大,也许互联网电商的历史上会留它一笔。
e国的创始人张永青也是个海归,经历过美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他意识到美国的模式可以在中国复制,果断回国,建立了一个电商网站。
2000年的时候,e国出了一个服务,叫做“e国一小时”,宣称只要你在北京,我都在你下单后一小时给你免费送到。
在各种基础设施都才刚刚建立起来的时代,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壮举。
就是成本太贵。
e国这套玩法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张永青毕竟是留过洋的,他参考了美国的零售网站Kozmo.com,这家网站就像现在的美团外卖,只要你想买,我就给你免费送。
可惜张永青回国太早,光看到了他们的商业模式,没有看到后续数据。
1999年,Kozmo收入350万美元,亏损2630万美元。
如果你回到2000年,在北京街头看到穿着红马甲,骑自行车的快递员,不要觉得快递小哥也穿越了,那只是e国太过超前的努力。
时代从来不是一个脾气好的人,你来早了,或者晚了,都会被他打。
三
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巅峰,纳斯达克指数在触顶5132点。
在一片狂热之中,出了三大件事,直接导致了当时互联网泡沫的磨灭。
第一件,是微软垄断案。
曾经打开了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网景浏览器在微软的围追堵截下黯然退场。在退场的同时,网景对微软发起了最后的报复。
1998年,司法部宣布起诉微软垄断。
微软被调查垄断已经是日常,所以当时没有什么人在乎,但2000年4月,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宣布微软垄断成立,微软必须拆分,瞬间震惊了世界。
人们突然发现,巨头级的互联网公司也许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牢靠,判决一下达,纳斯达克指数狂跌,人们纷纷抛售微软股票。
后来,微软上诉成功,躲过了垄断命运,但人们对互联网的质疑已经无法停止。
第二件事,是一篇报道《Burning Up》——《烧尽》。
烧尽什么?
当然是投资人的钱了。
2000年3月,股市正在最高点,《巴伦周刊》刊出这篇报道,通过对207家互联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将会有51家网络公司,现金流面临枯竭,所有的公司都撑不过12个月,亚马逊也不例外。
并且,在股价下行+高管套现+投资风险厌恶上升+市场资金缩减+再融资市场的冷却,多重效应叠加下,这些公司不可能再次融资,最终将会面临行业的大洗牌,破产加重组。
这一报道彻底摧垮了人们的信心,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动摇,并在微软垄断案落锤后立刻激化为恐慌。
1年的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跌了80%,无数“账面上的百万富翁”重新变得一文不名。
这一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当时国内的泡沫,烧投资人钱的洋气公司们,也开始一文不名。
失去了外国资本的扶持,互联网公司瞬间被打回原形。
亿唐,无法盈利,无法继续融资,最后默默消失在了时代的海洋里。
e国,失去融资,无法支撑投入,只能消减业务,抬高价格,最终走向没落。
泡沫兴起的周期,不赚钱的公司,都要死。
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呢?
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了。
在一片尸山血海中,新浪、网易、搜狐这门户三巨头抢在最后关头上市,获得了活下去的资格。
那一年秀的是一个叫李斌的年轻人,他看着大洋彼岸的巨大泡沫,产生了万丈豪情,大吼一声“再不创业就晚了!”毅然跳进互联网世界,建立了易车网。